15/10/02说明: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,现已更换服务器。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,不备份上传附件。

肝胆相照论坛

 

 

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精华资料 存档 1 自体冷冻血液穴位注射对乙肝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...
查看: 757|回复: 0

自体冷冻血液穴位注射对乙肝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[复制链接]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现金
556 元 
精华
帖子
370 
注册时间
2001-8-16 
最后登录
2003-5-5 

荣誉之星

1
发表于 2001-10-9 09:11
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第26卷 临床医学



自体冷冻血液穴位注射对乙肝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



孙海侠 范恩学 宋向薇 姚姗 胡曼丽

孙海侠(第一临床学院中医科 吉林 长春130021);范恩学 宋向薇(第二临床学院外科);姚姗(第二临床学院外科);胡曼丽(长春职工医科大学)



关键词: 慢性乙型肝炎;穴位注射;自体冷冻血液





〔中图分类号〕 R245.9+5  〔文献标识码〕 B

〔文章编号〕 0253-3707(2000)02-0209-03



  慢性乙型肝炎(CHB)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,迄今尚未完全阐明,但机体的免疫状态与乙肝的病理损害有很大关系〔1,2〕已被许多学者公认。由于免疫功能低下,不能彻底清除肝细胞内病毒,导致HBV持续感染。1972年,Dudley等认为细胞免疫的缺陷或功能不足,是导致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。1974年Eddleston等则认为由于特异性体液抗体反应有质或量的缺陷。我们综合中西医理论,采用自体冷冻血液肝俞穴位注射,通过检测肝功能+SGPT、淋巴细胞转化试验、PHA皮试及免疫球蛋白等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。



  1 材料与方法



  1.1 一般资料 

  1.1.1 诊断标准 按1984年南宁会议制定的肝炎诊断标准。

  1.1.2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我科肝炎诊室患者,随机分为两组,每组50例,患者一般情况组间无显著差异,全部病例HBsAg持续阳性达半年以上,全部无抗-HBs和抗-HBe。

  1.1.3 血清学检查项目 ①肝功能SGPT采用Reitman法,正常值8~40 U。②免疫学检查:Ⅰ.免疫球蛋白(Ig):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方法(SRID),正常值分别为IgG 6.96~17.82 g/L,IgA 0.76~2.06 g/L及IgM 0.71~2.76 g/L。Ⅱ.补体C3:采用SRID法。正常值为1 290±330 mg/L。Ⅲ.循环免疫复合物(CIC):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(PEG),A值>0.06为阳性。Ⅳ.淋巴组织细胞转化试验(LTT):采用3H-TdR掺入法。Ⅴ.PHA皮试:测量其纵横直径毫米数(mm)的总和除以工作为判定免疫状态的标准。

  1.2 实验方法

  1.2.1 治疗分组及方法 a.正常对照组30例,选自本院血库自愿献血员,其中男24例,女6例,年龄在25~34岁之间。b.对照组50例,肌肉注射聚肌胞2 mg,每周2次。c.治疗组50例,随机分为三组,其性别、年龄、病程、病情分类上均无显著差异(P>0.05),有可比性。Ⅰ组:30例,自体冷冻血液2 ml肝俞穴位注射,每周1次。Ⅱ组:10例,在Ⅰ组治疗基础上,肌注聚肌胞,剂量同对照组。Ⅲ组:10例,在Ⅰ组治疗基础上,肌注聚肌胞2 mg+α-干扰素1.5万U,每周2次。

  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,最长不超过2个疗程。

  1.2.2 自体冷冻血液制备及使用 从病人静脉抽取新鲜血液10 ml,分装入经高压灭菌,枸橼酸钠(0.2 ml/瓶)抗凝的封闭小瓶内,每瓶2 ml,作好标记,冰箱冷冻(最低温度-10℃)。1周后取出,常温溶化。采用一次性使用5 ml灭菌注射器,抽取上述血液,常规消毒后,斜向脊柱约成45°角肝俞穴位刺入25~30 mm。进针后轻轻提插,无回血,即缓慢注入。每周1次,每次一个穴位,两穴交替使用。



  2 结 果



  2.1 肝功能变化情况 

  治疗后治疗组SGPT在80 U以下者21例,其中在正常范围内18例;对照组分别为15例和9例。治疗组SGPT降低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(P<0.05)。

  2.2 治疗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情况

  2.2.1 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观察 Ⅰ.淋巴细胞转化试验(LTT):50例患者中有16例(Ⅰ组)治疗前后皆做了此项检查。同时检测20例正常血作为对照,cpm值为28 330±4 417。16例病人治疗前cpm值明显低于正常(P<0.001);治疗后1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,其中2例达正常水平。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(P<0.001)。Ⅱ.PHA皮试结果观察:其中30例健康人红斑直径最大为30 mm,最小5 mm,平均16.29±7.80 mm。50例患者治疗前红斑最大直径为18 mm,最小为0,平均6.70±5.50 mm;治疗后最大25 mm,最小3.5 mm,平均10.92±6.18 mm。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(P<0.01)。

  2.2.2 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检测 ①免疫球蛋白(Ig)变化观察:见附表。②补体C3(mg/L)变化观察:30例健康人补体C3正常值为1513±295,50例乙肝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为1120±418,1396±389。治疗前与健康人比较,补体C3明显降低,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(P<0.05),治疗后补体C3有不同程度的升高,与健康人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(P>0.05)。而且,50例CHB患者中,治疗前14例低于正常,治疗后10例上升至正常范围;1例治疗前正常,治疗后降低。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  



Table The observation of the change of Ig (immune globulin)     (±s)



Group n Ig(g/L)

IgG IgA IgM

The normal 30 15.94±4.65△

1.34±0.46△

0.89±0.28



Patients

 Before treatment 50 23.10±10.8? 2.14±0.96? 1.03±0.49

 After treatment 50 15.95±4.32 1.75±0.53 0.88±0.26



  △P<0.01 compared with normal;?P<0.01 compared with after treatment

  2.3 免疫复合物(CIC)变化观察

  50例患者治疗前CIC阳性者42例(84%);治疗后阳性者17例,即阴性者占60%。可能由于治疗后多数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增强,病情稳定,因而CIC阴性,C3也在正常范围。



  3 讨 论



  随着对肝炎发病机理认识的深入,特别是HBsAg发现后,对CHB的流行病学、发病机理、诊断、治疗及预防奠定了理论基础。目前,多数学者认为,HBV对肝细胞无直接损害或影响很少,主要是作为抗原的HBV侵入人体后,在肝细胞内繁殖,引起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结果。张氏指出,CHB发生的中心环节是T细胞的功能不全,导致抑制性T细胞(TS)功能不足,免疫调节机能减退,从而使免疫损害加重〔3〕。穴位注射疗法治疗CHB的机理在于既发挥了针刺调和气血、平衡阴阳、扶正祛邪的作用,又起到了自体冷冻血液调整机体免疫功能,抑制HBV复制,促进肝病变修复的作用。

  许多资料表明,CHB患者免疫功能低下,本文作者观察Ⅰ组1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淋转率,结果表明治疗前cpm值明显低于正常者(P<0.001)与Giustion〔4〕等报道的结果一致。治疗后cpm值明显增高,进一步表明自体冷冻血液穴位注射治疗CHB的机理在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,促使HBV消除,HBsAg阴性,肝功能恢复。

  同时,本实验结果显示CHB患者PHA皮试均值明显低于正常人(P<0.01),与北京、上海等地报道相同,提示CHB患者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。治疗前皮试阴性患者24例,治疗后转阳者16例;PHA皮试持续阴性的患者SGPT不易下降,且病程长、恢复慢。

  本疗法对血清免疫球蛋白也有一定的影响。多数文献报道〔5〕,CHB患者IgG、IgA普遍升高。一般认为,IgG持续升高提示病情进一步向慢性化发展,IgA升高与肝脏纤维化有关。本组资料中25例CPH患者IgG、IgA升高分别为11例,5例;20例CAH患者分别为16例,13例;5例HLC患者IgG、IgA均显著升高。可见,IgG、IgA在CAH、HLC患者中升高最明显,与多数报道相符。同时可以看出,Ig升高程度与病情轻重有一定关系,尤其在HLC患者中,Ig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。关于Ig升高机理,目前意见不一。但近年来研究证明,CHB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受损,TS功能不足,导致B细胞功能活跃,Ig生长增多〔6〕。本文结果显示,50例CHB患者治疗后IgG、IgA均较治疗前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。

  在CHB时可以看到CIC阳性和补体C3下降的现象,CIC存在与C3下降有关,在CIC阳性的CAH中C3下降者多〔7,8〕。本文统计结果与之相一致。C3系肝脏合成,肝细胞长期受损导致C3合成减少,但也不能排除由于CIC存在激活补体后的消耗。从本文实验观察到,CIC阳性与SGPT及HBsAg的改变有一定关系,即CIC的阳性者SGPT大部分呈高值,而HBsAg阳性亦多,这一点与有关报道类似〔9〕。

  历代医家及近代学者积累的大量临床资料和实验报告已经证实,针刺作为腧穴信息刺激通过经络系统的广泛联系和信息代谢环节,对全身的影响是整体性的,有着明显的调和气血、平衡阴阳的作用;同时注入自体冷冻血液,更有利于改善和加强机体内在抗病免疫功能,有效地抵御外邪之侵入,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另群新路。



〔作者简介〕 孙海侠(1965-),女,吉林省白城市人,主治医师,讲师,医学硕士,主要从事中医治疗肝病、糖尿病等研究。



 



〔参考文献〕



〔1〕郭雁宾.病毒性肝炎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临床分析〔J〕.北京医学杂志,1982,4(5):268~270.

〔2〕谢贤春,张 东,郝 娃,等.病毒性肝炎患者免疫状态的研究〔J〕.北京医学杂志,1982,4(5):271~273.

〔3〕张定凤,刘邦媛,刘祖崇,等.乙型肝炎的细胞免疫功能研究〔J〕.中华内科杂志,1979,18(3):163~167.

〔4〕Giustion V.Thymus-dependent lymphocyt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-associated antigen〔J〕.Lancet,1972,Ⅱ(7782):850~854.

〔5〕桐生恭好.免疫ロプリニよクみや肝炎慢性化の2~3の问题点 フム 〔J〕.肝脏,1968,9(4):328~330.

〔6〕周明行,孔宪涛,谢映华,等.乙型肝炎免疫功能测定及其临床价值〔J〕.中华内科杂志,1981,20(3):151~154.

〔7〕吴 谦,邬祥惠,赵耀基,等.病毒性肝炎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其意义〔J〕.上海医学,1981,4(4):1~6.

〔8〕赵耀基,邬祥惠,杨佩珍,等.病毒性肝炎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3、C4的检测及其意义〔J〕.中华传染病杂志,1983,1(1):9~11.

〔9〕刘锦海,余三贺,张 泳,等.慢性乙型肝炎体液免疫机理的探讨-抗-HBs在HBV消除过程中的意义及循环免疫复合物与慢性乙型肝炎损伤的关系〔J〕.上海免疫学杂志,1981,1(3):30~33.



?〔收稿日期〕 1999-06-02

和大家一起努力的药罐
‹ 上一主题|下一主题

肝胆相照论坛

GMT+8, 2024-4-24 13:39 , Processed in 0.015575 second(s), 12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1.5

© 2001-2010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