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放军女院士黄翠芬90年风雨人生写生物工程传奇 解放军女院士黄翠芬90年风雨人生写生物工程传奇 180需要检测的日期差单位:天
肝胆相照乙肝网
肝胆相照乙肝论坛

今日乙肝新闻,乙肝资讯目录

前几日乙肝新闻,乙肝资讯目录


本资讯为来自网络的乙肝新闻,因为未经筛选,可能含有乙肝 广 告,仅供快速参考。请搜索原文.我们完全不能保证在有关乙肝医学文章中的任何陈述是真实、正确或精确的。 即使一个关于乙肝方面的陈述是“准确的”,它也可能并不适合您或您的症状。请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乙肝医生,祝大家战胜乙肝,拥有快乐健康的生活!

新闻中心正文
解放军女院士黄翠芬90年风雨人生写生物工程传奇1 2011年04月22日中国新闻网
  中新网北京4月22日电题:共产党同龄解放军女院士:90年风雨人生写生物工程传奇
  

作者江永红
 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黄翠芬的学生在海外观看国庆大阅兵的直播,会留意观礼台上老师的身影。老师的镜头虽然稍纵即逝,却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记,因为老师总是热泪盈眶。老师的眼泪融汇着90年的风雨人生:“只有祖国强大了,才有真正的自豪感。”
  黄翠芬院士是中国生物工程的奠基人之一,著名分子遗传学家。她与党同龄,她有太多的传奇。
  1959:黄翠芬流下“甜”泪
  1959年国庆大阅兵,黄翠芬流的是“甜”泪。这是她回国第9年,参军第5年。她戴着人生中第一枚军功章前来观礼。与她后来荣获的诸多荣誉相比,这枚军功章是等级最低的,但她却格外珍视。
  黄翠芬起初被安排在山东医学院任教,后被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成立于上海,1958年迁北京流行病与微生物研究所免疫室,从此与军事医学结下不解之缘。从抗美援朝战争的卫勤总结中,她看到气性坏疽是造成伤员截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,亟待研究免疫措施,便选择了这个课题。黄翠芬与同事等经过4年努力,搞出了产气荚膜菌疫苗,为过渡到生产工艺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  国庆10周年大阅兵所给世界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:新中国已经具备了制造现代兵器的能力。看到国产的武器装备受阅,黄翠芬落泪了。
  1984:解放军模范科技工

作者
  时隔25年后,1984年国庆大阅兵,黄翠芬又登上了观礼台。这一次,她作为中央军委授予的“模范科技工

作者”被邀请。此时她已是一个成熟的科学家了。63岁的她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。站在观礼台上,她仍然是饱含热泪。
  “文革”时期,丈夫周廷冲被打成“反动学术权威”,被发配到西北放羊,她也因“海外关系复杂”受到审查,然而,对于所受磨难,她在后来写的回忆录中只字未提:“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,在10多年的时间里,我参加了一项重大的国防科研项目,为了国家利益,我把我最有创新活力的年华贡献给了这个项目。我们的这个项目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”
  “文革”让她失去了很多,但她从未失去过信心。黄翠芬始终坚持生物工程的发展方向。她通俗地解释生物工程,比如疫苗,过去是用细菌灭活的方法,灭掉毒性,保留抗体,这是被动抵抗死的疫苗,作用有限;而运用基因克隆技术制造的疫苗,是主动进攻的活疫苗。
  阅兵式上,中国战略导弹第一次公开亮相。黄翠芬想起了挚友,“中国现代导弹之父”钱学森。也是有了他的大力支持,才有了生物工程在军事医学领域的地位。
  1999:两个“国一”,三个“军一”
  1999年的国庆大阅兵又被称为世纪大阅兵。78岁的黄翠芬献给祖国的礼物是沉甸甸的:2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3个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  1999年的大阅兵,是建国以来受阅方阵最多、军兵种最全的一次。她带来的礼物也是水涨船高的见证。她所在研究室的科研经费,现在一年相当于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倍上百倍。
  黄翠芬的团队获奖丰硕。乙肝诊断试剂盒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《幼畜大肠菌腹泻基因工程多价疫苗》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疫苗,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黄翠芬是第一完成人。作为课题的负责人,从选题、申请基金、用兵布阵到科研实验直至疫苗的临床试验,她全程参与,亲历亲为。
  黄翠芬要把基因工程疫苗过渡到人类的计划实现了。几种人类细菌性腹泻基因工程疫苗,在她的同事和学生手里陆续面世,不仅为部队设了一道卫生屏障,而且成为国家抵御恶性肠道传染病这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重要手段。
  2009:一个“后基因组时代”的团队
  2009年国庆,黄翠芬又一次站在了观礼台上。这一年,她88岁,作为一个分子遗传学家,作为世纪老人,她见证了祖国凤凰涅磐般的艰辛和逆风冲天的豪迈。
  从1999到2009,她荣获了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、“九五”全军重大成果奖、被国务院评为“侨界十杰”,被总后评为“一代名师”,当选“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,具有重大影响的百位先进模范人物”,可问她有关科研的情况,13项主要成果,论文发在哪儿,资料放在哪里,她记得清清楚楚,但获奖证书放在哪里,她一脸茫然,完全没记忆。
  老太太欣赏那句老话:“视名利如粪土,看事业重于山。”一个八九十岁的人了,她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没日没夜地做实验了,但她觉得,自己的事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兴旺。她这次献给祖国的生日礼物,是一个战斗在“后基因时代”的科研团队,其中有973首席科学家、有国家“杰出青年科学家”,有院士候选人。
  有学生问她,“您最大的幸福是什么”?回答是:“能为国家做点事,看到你们健康成长。”完
久久健康网久久健康商城招商易
公司